新闻资讯
城市建筑白蚁生态治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筑逐渐向砖木及混合结构延伸,自然界及人工材料中含有的木制、纤维物质及类似物质很容易受到白蚁的侵蚀。白蚁成为世界上危害最广、治理成太最高的害虫之一。本文在分析白蚁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危害及成因基础上,探讨白蚁生态治理技术现状和白蚁综合治理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并对建筑白蚁生态治理进行展望。
1 白蚁危害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危害
现代城市建筑的白蚁种类通常为散白蚁、家白蚁两种,在我国长江以南较炎热的地区通常以家白蚁为主,而在华东及长江流域一带则以散白蚁为主。部分地区还出现大白蚁、土白蚁、堆砂白蚁对城市建筑造成危害,白蚁危害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危害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破坏建筑物结构在现代城市环境下,白蚁群体为不断扩大生存领地,需要在不同建筑位置筑造各种大小不同的巢穴结构,白蚁一旦将蚁巢筑造在建筑物墙体内部、建筑物地基位置,可能会直接影响城市建筑物的结构,甚至严重影响建筑物墙体的密实度,破坏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导致墙体裂缝、地基断裂,甚至造成建筑物坍塌等严重后果。
1.2 降低木构件牢固度由于白蚁种群喜食树木、纤维素类物质,如果建筑体中的木构件受到白蚁群体的侵蚀破坏,木构件内部结构最终将会被蛀食
空,严重降低建筑木构件的牢固度,甚至会引发木构件结构倒塌,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1.3 腐蚀钢筋混凝土白蚁群体在危机时刻会启动化学防卫机制,分泌一种带有甲酸成分的酸性物质一一蚁酸,而甲酸又是酸性最大、腐蚀力最强的有机酸之一。白蚁群体在建筑物中发展蚁群、觅食等过程中,如果受到钢筋混凝土的阻挡,白蚁种群感受到威胁,通常会产生酸性物质来进行防御反应,蚁酸能够逐渐腐蚀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建筑物的稳定性。
1.4 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现代建筑装饰装修多以木制、纤维素等材料为主,白蚁不可避免会对装饰装修造成危害,直接或间接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增加建筑物维护成本。根据白蚁群体的生存习性,每年成熟白蚁种群在一定季节会进行分飞,建筑物内部的自蚁集群会有成千上万的有翅繁殖蚁飞出,在建筑物内不停地飞、钻、爬等,造成人们心理、视觉上的极大不适,如果及时对白蚁危害进行治理,将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需要被迫搬离建筑物。
2 现代城市建筑白蚁危害成因2.1 蚁道蔓延现代城市建筑体附近的绿化林木带等白蚁萨生地中的白蚁群体,通过挖筑地下蚁道逐渐侵蚀到建筑物内部见食,在适当环境条件下白蚁果群也可能会转移蚁巢到建筑物内,对建筑物造成危害。白蚁在入侵建筑物地基之后,通过挖钻建筑物外墙,修筑道逐渐蔓延上去,或者钻入建筑体砌破与砌破之间的填充物砂浆内,挖筑蚁道顺砂象向上延伸,进入建筑物室内进行危害。有些地区的家白蚁群体可以搬走建筑物墙体中的砂浆,同时筑造几厘米厚的巢叶来取而代之,片状白蚁巢可形成一个整体,其主集位于片叶中,这种形式的白蚁巢群对建筑物的危害性较大、持续时间也较长。白蚁种群还会通过修筑地下蚁道,侵蚀地基、穿过墙基直接入侵到地面下方,从地面与墙体连接缝处、水泥地板缝隙处、地面柱缴缝隙处钻爬到地面入室危害。2.2分飞整衍
白蚁巢群分飞多集中在每年的5 月份左右,大量有超白蚁成虫通常在傍晚时分飞,白蚁具有趋光性导致其很容易飞向有光建筑物,并寻找裂缝处、阴暗潮湿处、堆积物处等合适的筑巢位置,修筑蚁巢繁衍巢群。还有些白蚁在分飞过程中钻入贷物里,随着货物进入室内,在建筑物中繁殖扩散进行危害。
3 生态综合治理技术3.1 饵剂诱杀饵剂诱杀作为最常见的白蚁防治方法之一,通过在白敦喜意的意物中加入馒性药剂,将制成的白蚁饵剂放置于白蚁黑群附近。工蚁在自由取食的过程中会将饵剂带回蚁集中,经交哺行为将饵剂化学物传播给集群其它白蚁。现阶段,白蚁饵剂通常使用氟铃服氟虫胺、吐虫味等新型杂环类、生长调节剂类、代谢抑制类药物,近年来选取中草药制成白蚁饵剂,取得一定防治成效,中药馆剂对白蚁的引透力强、白蚁取食量大、白蚁治理效果显著,也不会污染周围环境,还有人根据白蚁跟踪信息素或类似物与诱饵材科等混合制成诱杀块、诱杀包等诱饵药剂。地上型饵站是在诱饵包、诱饵条基础上由饵剂、方形外壳构成的专门用于白蚁防治的装置,饵剂分为药剂、饵基、辅助剂三部分,方形外壳则由木质、塑料材料构成。3.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白蚁捕食性天敌、微生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白蚁巢群规模,达到降低白蚁危害的目的。白蚁捕食性天敌包括:蚂蚁、食蚁兽、穿山甲、土豚等,在野外环境中蚂蚁是白蚁最大的天敌,蚂蚁对控制白蚁巢群规模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细菌、真菌、放线菌、线虫、病毒等微生物具有很好的白蚁灭杀效果,实验表明经白僵菌、绿僵菌处理的黑超土白蚁成虫会出班僵死,该菌种具有一定的致病毒能力,为建筑物白蚁治理提供生物防治依据。做生物代谢物对白蚁的毒力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强对自蚁的毒杀和防治效果较为明显。
3.3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法利用各种物理因素或简单工具实现白蚁防治目的,防治手段通常包括,人工挖巢、热处理法、微波处理法等。人工挖巢法作为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物理防治技术,由于土白蚁属为较高等白蚁,不会产生补充型生殖蚁,挖集后原始蚁王、蚁后被消灭,则整个白蚁巢群会自动灭亡。热处理法是利用热量杀死建筑物木构件中的木白蚁,在处理建筑物局部木构件前,需撒出不耐热物品,并保持塑料水管内水的流动性,用机器向建筑物的白蚁危害区域内鼓入 50-55热空气,持续 1 小时左右,该防治技术优点是处理用期短、无任何化学药品:缺点是可能会损害室内热敏物品,无法保证建筑物以后不遭白蚁侵蚀。微波处理法是使用多个微波发生器,对建筑物墙体产生一定微波瓦数的微波热量,达到灭杀白蚁群的目的,该技术优点是无需钻孔微波就能到达白蚁危害区域,缺点是不是适用于狭小、封闭的区域,其操作性较差。
4 综合治理在城市建筑白蚁危害治理的应用4.1 总体策略城市建筑白蚁危害治理应围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指导思路,大力推广生态型白蚁危害治理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因地制宣结合局部白蚁防治策路,采用多种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剂,同时科学评估建筑物白蚁综合治理成果,在有效控制城市建筑白蚁危害的同时,达到最佳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4.2 具体措施
4.2.1 城市建筑防蚁设计在设计建筑物结构时应严格按照建筑白蚁预防技术要求,充分考虑白蚁对城市建筑物的潜在危害,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开展防蚁设计。建筑物材料选用方面应选择抗白蚁娃食材料,建筑主体结构、建筑方位设计应采光、通风,并保持不适于白蚁生存的环境。对于厨房、卫生间、阳台等建筑湿区位置,应从建筑结构设计方面降低其渗水、漏水的频率,防止白蚁通过这些潮湿部位入侵到建筑物内。
4.2.2 建筑施工防蚁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不仅要严格按照建筑物设计方案进行施工,重点做好厨房、卫生间、阳台等易漏水位置的防漏工作,降低白蚁从这些位置钻入建筑物室内的可能性,而且还要根据白蚁危害预防技术要求,及时仔细地处理建筑物地基内的木质废料、纤维材料等白蚁食料,白蚁即使进入建筑地基范国内也无食可寻。同时,应尽量减少建筑物外部使用木构件及木质材料。防止分飞繁衍白蚁筑巢定居。
4.2.3 合理确定治理区域
城市建筑白蚁危害综合治理应基于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首先整体调研白蚁危害区域,根据白蚁危害治理的成本、效益等技术指标,合理确定白蚁治理的经济阔值,只有在白蚁危害超过治理经济阔值时,才启动白蚁危害综合治理方案措施,以此实现白蚁危害治理在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效益最大化。另外,考虑到白蚁危害的隐蔽性、季节性等特点,还需要将建筑物被侵蚀部位侵入白蚁种类、建筑结构特点、白蚁危害程度等综合因素考虑到经济阁值的确定指标中,以此保证白蚁危害治理区域确定的客观性。4.2.4 控制白蚁危害区域
建筑白蚁危害综合治理不仅需要加强重点蚁害区域的生态灭杀力度,而且需要针对建筑物周边相关区域开展白蚁防治与控制工作。白蚁防治技术人员应充分调研白蚁危害现场,综合分析、科学划分白蚁治理控制范围,将建筑物周边林木绿植、景观设施等纳入到蚁害防治与控制方案中来,对白蚁危害区域进行全面性、综合性防控。
4.2.5 应用蚁害监控技术受现代城市建筑结构复杂性影响,白蚁被动性防治方法往往难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且不容易彻底灭杀,而白蚁监控系统作为蚁害治理的核心环节,只在白蚁入侵时使用极少药剂,具有无污染控制建筑白蚁种群规模的特点,可以有效防止人员中毒、环境污染。另外,蚁害监控技术还可长期监控建筑物特别是大型建筑物,避免长期使用化学屏蔽药剂破坏建筑周边环境。
5 建筑白蚁生态防治的展望建筑白蚁危害防治是白蚁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加快白蚁生态防治技术的升级转型从根本上提高白蚁防治的生态、环境效益,实现白蚁危害治理向生态环保方向发展。当前建筑白蚁生态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白蚁防治与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引导推广生态环保型蚁害防治新产品、新技术,从白蚁生物学、行为学、生态学、环境学等角度深入研究白蚁代谢机理、生存规律及活动习性,以此研发白蚁防治新药剂、新方法。建筑白蚁生态防治未来主要发展方向是研究智能化白蚁监控技术、以及更加长久高效的白蚁饵剂、引诱材料,加快推广生态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
参考文献
1任庆伟,阮冠华,宋晓钢.白蚁生态防治技末的现状与展望 1/.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6,22 (3):300-303.
作者简介
陈旭(1968.12-),男,汉,浙江湖州,本科,工程师,目前从事白蚁防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