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技术 | 春季灭鼠,一起行动起来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冬季平均气温8.9度,偏高2.8度,突破历史同期极值,为60年来冬季最暖纪录,而且是1961年至今唯一一次最低气温均高于0度的冬季。
随着温度升高,鼠类活动和繁殖高峰期又将到来,冬天的“优胜劣汰”,早春家栖鼠种群密度达到低潮,而日光、温度和食物的让鼠类家族的“交配”频繁而短暂,鼠类性成熟早、妊娠期短、分娩后可立即发情,繁殖力很强。
第一个繁殖高峰期
上海地区室内和农田的鼠类每年都有春秋两个繁殖高峰,农田中的黑线姬鼠尤为明显,它一般于早春开始繁殖,春末夏初形成第一个高峰。鼠类经自然淘汰之后繁殖高峰之前开展灭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播媒介,预防出血热应从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入手,春季灭鼠可以降低鼠密度,防止疾病传播。
同时如果不加以控制,在春末夏初庞大鼠类家族对城市的公共卫生产生威胁。鼠类经自然淘汰之后繁殖高峰之前开展灭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统一灭鼠,科学有效
春季灭鼠是目前病媒防制的重要工作,由于春季灭鼠是一项社会工程,除了公共外环境外,还需要各行业和家庭等同时做好灭鼠工作。正如这次防新冠疫情,各行各业齐动手,打了一场“人民战争”,大家认识到良好卫生习惯和清洁消毒可以有效预防新冠病毒。而对于春季灭鼠一样,也是需要居民和专业机构配合,一起做好。
家庭防鼠提示
管好垃圾,做好家庭孔洞缝隙封堵,是对整个社会的灭鼠工作给予支持,也是对专业机构”灭鼠工作“一个”助攻“!
清洁环境,室内外无杂物和堆物,老鼠无处藏身;
储存好粮食、食品,清除垃圾,断掉老鼠食源和水源;
封堵各类建筑物上孔径大于0.6cm的孔洞缝,阻老鼠于室外;
室内在老鼠活动的路线上可以布放粘鼠板、捕鼠笼,诱捕老鼠,室内慎用鼠药。
管理部门提示
灭鼠工作更是一个“管理”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做好组织,发动,指导和评估工作。
1.组织专业队伍对社区公共环境进行巡查,做好外环境灭鼠毒饵站和下水道进行统一投药,填埋发现的鼠洞。
2.指导并督促集贸市场、建筑工地、商场超市、餐饮行业、商务楼宇等易受鼠类侵害的重点场所同步落实各类防鼠设施,做好鼠药的统一投放
3.做好社区居民的告知,填堵房屋各类洞口,做好垃圾分类,及时清理厨余等湿垃圾。
专业有害生物公司
目前城市公共外环境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正逐渐走向由专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司(PCO)负责具体实施,部分PCO公司也承担重点行业的病媒生物防制。而很多有害生物防治公司就是从室内灭鼠“起家”。对于公共环境的灭鼠,有害生物防治公司更需要有一个全局的“观念”,有针对性和策略性,城市区域完全根除鼠害不是一个现实的选项,但是通过规范的统一灭鼠程序,可以将鼠密度控制到一定水平。聊一聊城市公共外环境春季统一灭鼠技术的实践。
春季公共外环境灭鼠流程方
1、鼠情调查
鼠情调查内容主要是外环境检视,检查鼠类活动迹象,鼠进入建筑物的通道,外环境中的食物、水和垃圾等;通过检视分析可得到2大信息: 确定老鼠常出没的地点或鼠洞位置和评估鼠患危险,如潜在的鼠咬伤或鼠污染物。掌握这些情况对制订接下来的鼠类控制方案非常重要。为了做好鼠情调查工作,应设计一系列调查表格,详实记录调查结果。一个好的 PCO 公司,在资料的保存和档案的管理方面宜进行必要的重视和投入。
鼠情调查工作任务主要包括
1、初始( 全面或抽样) 检查防治区域( 如几个街区) 侵害严重程度和侵害范围及形成鼠患的环境因素
2、数据处理: 绘制或编制反映调查结果的地图、曲线图、表( 包括现场检查的照片)
3、分析报告: 包括原始数据、侵害率及形成原因分析和防制治建议对策
常用外环境鼠情调查方法
鼠情密度调查方法按照可以参考国家标准GB/T27770-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 鼠类》和 GB/T 23798-2009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鼠类》进行。具体可以阅读
灭鼠前组织准备
本阶段的工作量大,主要包括制定辖区内灭鼠重点及技术方案;人员组织安排;采购灭鼠药物器材;培训和宣传灭鼠知识;整治环境清除鼠类栖息场所。
1制定灭鼠方案
根据灭鼠前鼠情的情况,根据服务辖区的鼠密度、周边的环境情况以及相关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详细鼠类控制实施方案。可将该技术方案提交给“甲方”,进行协调和沟通,确定本次灭鼠的重点和切实可行的“落地”实施方案。
1. 制作灭鼠现场平面图
在鼠害控制实施以前,在防治区域进行广泛和详细的调查基础上,结合服务区域一张简要的平面图,将调查所得的各种信息,标注在这张图上。
2. 防治措施
鼠害控制应优先考虑治本的环境治理措施,作为 PCO 公司必须知道,灭鼠工作的原则是坚持环境治理为主,突出物理方法灭鼠,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药物,注重投药质量,提高灭鼠效果和效率。
01
环境治理建议
PCO公司虽然不能实施环境卫生措施,但是可以参照《GB/T 31712-2015 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 环境治理 鼠类》要求提出建议。
包括但不限于:平整地面,封堵鼠洞; 建筑物地面应硬化;建筑物周边1m范围内无杂草,绿色植物与建筑物间隔距离应≥1 m; 下水道应管壁完整,接缝严密;生活垃圾应日产日清,垃圾桶应密闭, 并离墙放置;搞好室内外卫生,保管好食品和水源, 堆物离地隔墙,清除卫生死角,清除鼠类生存和栖息的条件。
02
物理方法
捕鼠器械( 鼠夹、鼠笼和粘鼠板) 主要放置在食品仓库、厨房、餐厅、厨余垃圾放置场所以及电线管道间、电器控制室和办公室鼠密度较低的场所。器械灭鼠不能完全解决鼠害的问题,在特殊的局部场 所使用可取得理想的灭鼠效果。
03
化学药物
杀鼠剂应经国家农药管理部门登记许可,且在登记的有效期内。毒饵投放目前是主要的外环境灭鼠措施,使用的药物以慢性杀鼠剂即抗凝血类杀鼠剂为主,也可尝试使用新型灭鼠剂,杀鼠剂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疾控技术部门要求或建议,确定选择本次灭鼠活动中使用的灭鼠剂。
2组织安排
根据“落地”的实施方案,做好灭鼠前的组织准备工作。
灭鼠前组织准备工作
1、依据测算的工作量进行足量配备现场人员,并培训投药人员;
2、区域划分,制定具体路线分工;
3、测算药物器械,准备充足;
4、制作灭鼠告示和健康教育材料;
5、制定本次灭鼠活动质量监督计划。
3健康教育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除害防病意识在增强,让群众了解鼠的危害及防制,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防制工作中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应重视健康教育和社会动员,强化社区参与,在媒介的可持续控制中,本地社区的参与是一个关键因素。宣传要各显神通,多种途径宣传,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灭鼠工作实施
进入灭鼠工作统一实施阶段后,重点工作是杀鼠剂的投放,在投饵的技术上还是有所要求。在这个阶段,需要各行业和单位等同时做好灭鼠工作,对于自行灭鼠的部门和单位给予技术指导。
NO.1
毒饵投放围绕覆盖率、到位率、饱和率、保留率这4 个“率”,做细致的工作。
使用毒饵盒投放毒饵可延长毒饵使用时间,避免非靶动物误食。鼠密度特别高时,可放入100~ 200g 毒饵,毒饵盒放置在有鼠活动的场所,平行于墙面靠墙放置,但不能顶到墙角; 毒饵盒也可紧贴货物( 杂物) 堆放置; 如果发现明显鼠洞,毒饵盒一头朝着洞口放置。
摘自GB/T 30231-2013 鼠类防制操作规程 村庄
NO.2
室外毒饵的投放应投于鼠洞内或者鼠活动区域,投放重点为垃圾点,墙基,杂物堆,污水排放点周边。公共区域毒饵应放置于有警示标志的毒饵盒内。
NO.3
公共环境灭鼠需要重视重点环节,根据前期鼠情调查结果,针对不同重点环节采取相应的灭鼠方案对策,如鼠洞灭鼠,下水道灭鼠和地面灭鼠等,不同场所采取的方法不同。
NO.4
毒饵站是长效灭鼠的主要措施,定期在毒饵站内投放和更换毒饵,保持对外环境老鼠的可持续性控制。
查漏补缺
本阶段重点工作关注:整治环境,检查补投鼠饵和建设防鼠设施。
NO.1
在春季灭鼠期间,投放毒饵后,次日检查, 吃多少补多少,吃光的地方加倍投放,直到不再消耗为止。
NO.2
防鼠设施是控制鼠害的长效措施,合格与否间接反映鼠密度的高低。PCO可能不参与防鼠设施建设,但可以关于防鼠设施提出建议。各类场所或房间应设置有效的防鼠设施,阻挡外界鼠类进入室内。应封堵各种缝隙、孔洞、管道等鼠类通道。篦子和地 漏、门、管线孔洞、排风扇、窗户5 类防鼠设施应符合 GB/T 27770 -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鼠类》要求。具体可以参考
效果评估
本阶段是对整个灭鼠工作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春季灭鼠效果评估工作
1、采用与灭鼠前相同监测方法调查灭鼠后的鼠情
2、针对灭鼠后的结果进行分析,对于灭鼠效果不佳区域,查找原因继续采取措施控制
3、按照要求撰写总结报告(包括整个活动组织,现场实施,药物消耗,前后效果等)
NO.1
效果评估
作用是确定PCO灭鼠活动是否有效及干预行动是否需要重复或修正,现场检查和监测是干预行动进展的评价基础。灭效评估指标为鼠密度下降率,计算公式见 GB/T 27778 -2011《杀鼠剂现场药效测定及评价 毒饵》 ; 鼠密度下降率≥80%,效果显著。鼠类控制水平及相应的评价方法见 GB/T 27770-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鼠类》。
NO.2
春季灭鼠活动总结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科学实施以当地本底病媒生物资料为依据,所以重视每次活动的总结和经验的积累。对于灭鼠效果不佳的区域也要及时分析原因,查找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思考
局部灭鼠时,技术起主导作用,但在大面积治理时则不然,技术是否合理所起的作用退居次要地位,而组织管理才是关键。当然,技术精湛方能减少老鼠数量前提,但这些技术措施如何才能全面落实,不留空白,却必须依靠正确的组织管理。也是当前专业有害生物防制公司(PCO)承担灭鼠工作后,需要“甲方”和“乙方”双方共同协调和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