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消毒方案
消毒原则
对于病原体抵抗力低,主要近距离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消毒对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意义有限。但由于本病传播途径尚未完全清楚,对空气及有关物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是必要的,特别是必须做好疫点的消毒处理,尤其是终末消毒。疫点消毒的目的是杀灭疫点内的病原体, 切断传播途径,以防止其感染人群。
消毒的意义
在公共场所的服务行业中,消毒的目的是清除和杀灭污染在公共场所用品用具上的致病菌。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迫切需要社会给他们提供舒适、卫生,免受疾病威胁、保障身心健康的生活活动场所。消毒工作则是改善卫生状况、预防疾病发生与流行的有力保障,是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内容的重中之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公共场所的服务行业做好消毒工作,对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酒精消毒
酒精作为皮肤消毒剂在医疗卫生与个人家庭中应用极为普遍,只有正确认识与应用才能保护人体健康,酒精消毒是由法囯著名化学家路易·巴斯德对葡萄酒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科学硏究之后第一次分离出了酵母菌揭示了酒精发酵的实质并且发明了“巴氏”消毒法,酒精消毒也因而得到应用与推广。
1、纯酒精不能消毒,这是根据酒精的杀菌机理与特点经过测定而确定的。由于细菌不具备进行氧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其氧化代谢的酶均分布于细胞膜的表面;故其细胞膜蛋白质的千重可以达到 70% 以上,蛋白质是酒精杀灭因子的靶点物质
2、酒精杀灭细菌的原理,主要是能渗入细菌体内,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组成细菌的蛋白质凝固,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和沉淀,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1) 如果酒精浓度过高,达到 80%以上的浓度就会大大增强、加快蛋白质凝固的速度,使微生物族群的外层微生物接触到酒精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就发生迅速的变性凝固而形成对内层、里面微生物群体的包膜称之为:保护层。这个保护层为一层通透性极差的蛋白质层, 阻止了酒精杀灭因子继续向菌体內部的微生物群体的渗透,阻断了酒精杀灭因子进入菌群、菌体内部,将全部微生物杀死
(2) 由于细菌都不是单独孤立存在的,而是以族群的形式存在的, 菌群深层内部的、未接触到酒精杀灭因子的微生物个体就不能被杀死。这些在包膜保护层内的未被杀灭的细菌待到适当时机如:包膜保护层
破裂,就将冲破包膜保护层重新露岀复活、生长繁殖。
(3)达到 80%以上并浓度逐渐增高的酒精,其渗透性逐渐降低。尤其是高浓度时,酒精的杀灭因子就更不能透过这个由外层菌体蛋白质变性形成的包膜保护层而渗入菌群的内部,接触到深层的每个细菌, 导致杀菌能力逐渐减弱,就达不到消毒的目的了,因而酒精杀菌消毒能力的强弱,其浓度的高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过高或过低都不行。经过测定,使用 65%~75%的酒精,既能使组成细菌的蛋白质凝固,又不形成阻挡酒精杀灭因子穿透的保护包膜。因而,就能使酒精杀灭因子继续冋菌群內部渗透,65—75%的酒精与细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质未变性前逐渐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达到杀灭的浓度、剂量,也就能彻底将外、中、里层的全部细菌杀灭,达到彻底消毒的目的、效果。所以,消毒用酒精的最佳浓度应为 65—75%。综合评价酒精的杀灭效果后,确定我们常用酒精的浓度应是 65—75%。这样,酒精的杀灭因子既可以渗入菌体内,也能深入菌群的深层内部,接触到每一粒细菌,将它们尽数都杀灭,做到科学合理应用酒精消毒剂。(参见下表:不同浓度酒精杀灭细菌所需的作用时间)低浓度的酒精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杀灭因子,也就不能杀灭细菌
3、消毒酒精配好后,应立即置于密封性能良好的瓶中密封保存、备用;使用后也应立即盖好瓶盖。以免因挥发而降低浓度,落入灰尘、杂菌被污染,影响杀菌效果。酒精的刺激性也较大忌用粘膜消毒
4、酒精消毒剂是中效消毒剂,能杀灭结核杄菌;不能杀死如:细菌
芽孢、部分种类的真菌、病毒等微生物。不能杀死的细菌,其菌体內的毒素,往往是蛋白质,就会随着细菌的裂解而释放
5、继续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大多数种类的、由空气中落入酒精消毒剂中的细菌,在较长时间的酒精浸泡后,由于细菌的氧化酶失去活性,代谢被抑制细菌也会死亡。同时酒精也能筛选岀耐受酒精杀灭的微生物,其中耐药的致病性微生物就会对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而难以治愈。因此,落入灰尘被污染的酒精消毒液就应该被更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