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流溪河森林公园景区白蚁危害情况调查及防治对策探讨

白蚁是多型社会昆虫,其消化道中常存在着大量的原生动物、细菌和真菌,能分泌消化酶消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取食木材或其他植物质,全球已知3000多种,我国目前记录 400 多种。在自然环境中,白蚁以枯枝落叶为食,对维持地球物理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害虫,身体虽小,能蛀食树木、危害房屋等[2]。流溪河森林公园地处北回归线北侧,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3C,年降雨量平均 2000mm。在公园的中央是流溪河水库,面积 1333.33hm’有余,有 22个大小岛屿,山水相依、森林茂密,给白蚁繁衍提供了天然的优越条件,使得森林公园景区内白蚁防治任务艰巨为做好森林公园景区内白蚁防治工作,减少白蚁对景区树木、绿化带、草地、木结构等位置的蛀食,于2020年8月对景区内的白蚁种类、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对景区内不同区域白蚁优势种类及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并对防治对策和效果进行探讨,以更好地防治白蚁
调查及评级方法
危害种类鉴定1.1
将调查采集到的白蚁标本委托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实验室白蚁分类专家进行鉴定。确定不同区域的白蚁危害优势种
1.2危害程度评级
参照《建设工程白蚁危害评定标准》(CB/T 51253-2017)[3]、《成都市房屋建筑白蚁危害等级评定》 (DB510100/T 182-2015)[4]等标准和文献研究,流溪河森林公园对景区内白蚁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白蚁不同危害程度进行评级,为景区不同区域危害程度采取不同防治方法提供依据
2结果与分析
2.1 危害种类
经本次调查,流溪河森林公园景区内白蚁危害种共有 14个、分属2科7属,见表 1。
从抽样调查中采集到的标本数量上来看,夏湾半岛、五指山、古树危害优势种均为黑翅土白蚁,其次是黄翅大白蚁,见表 2。
2.2危害程度
2.2.1 树木白蚁危害程度
在夏湾半岛设置的9条样线,共抽样调查树木355 株。根据树木白蚁危害评级方法和调查结果,目前,夏湾半岛区域无白蚁危害的树木株数(以下简称n0) 共有 288 株,单株达到白蚁危害 I级的树木总株数(以下简称 n1)共有 38 株,单株达到白蚁危害 I级的树木总株数(以下简称 n2) 共有 17 株,单株达到白蚁危害亚级的树木总株数 (以下简称 n3)共有12 株。详见表3。
在五指山设置的8条样线,共抽样调查树木 273株。根据实施方案树木白蚁危害评级方法和调查结果,目前,五指山区域n0共0株,nl 共230 株,n2共28株,n3 共15株。详见表 4。

2.2.2 建筑物白蚁危害程度
根据实施方案建筑物白蚁危害评级方法和调查结果,目前,抽样调查了 19 幢林场建筑物,n0共 14幢,n1共2幢,n2共2幢,n3共1幢。详见表 5

注:n0 为无白蚁危害的房屋建筑幢数;n1 为白蚁危害达到I级的房屋建筑幢数:n2 为白蚁危害达到级的房屋建筑幢数;n3 为白蚁危害达到亚级的房屋建筑幢数。
2.2.3 古树白蚁危害程度根据实施方案古树白蚁危害评级方法和调查结果,经过逐株详细检查,流溪河林场 4 株古树树身均有发现不同程度的白蚁危害痕迹但均无活蚁,外围白蚁均有白蚁活动痕迹,部分树周围发现活蚁。目前 4株古树危害评级均为I级。详见表 6
3防治对策 

3.1防治方法生态防治
3.1.1生态防治
定期清理行道树和建筑物周边的枯枝落叶,保持行道树和建筑物周边土表干净

3.1.2防治
流溪河森林公园主要危害种为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在防治区域每隔2m 投放1条20cm 长泡药楼树皮制作的饵剂条,在发现有白蚁位置根据情况增加饵剂条投放量至2~4条。首次投放后 15-30d 左右检查,查看取食情况,更换取食光的饵剂条,再次投放后 1~2个月检查更换。饵剂条放置方法是挖开土表将饵剂条斜插入土中,饵剂条粗糙表面靠下,附土留5~10cm外露。
3.1.3 诱杀法防治
主要针对乳白蚁或作为地下白蚁监测手段使用具体方法是在白蚁活动期的 4一10 月,在防治目标周围地下埋设白蚁喜食的木材,一般每个点埋设 15~20块长宽10cmx20cm,厚1~2cm 的松木块,形成饵站定期 (一般 30d 左右检查) 检查饵站情况,发现白蚁再用药物处理 (药物可用广昆白蚁药,用量根据现场需要,均匀喷施在引透到的白蚁个体上,以保持白蚁个体能自由活动为宜),在确认白蚁死亡后,再更换新的饵料,持续监控
3.1.4液体药物防治在发现白蚁泥被上树严重时,采用安全低毒的液体白蚁防治剂对树干周围及树木周围壤进行喷淋处理。药物可采用 5%联苯菊水乳剂、2.5%氟虫睛悬浮剂。该方法不作为日常的防治手段,仅作为应急处理措施。
3.2划防治
根据危害种类和程度,将流溪河森林公园景区范围划分为 6个区域,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案进行防治。3.2.1 防治 1区(森林公园公路主干道行道树)
主要采用生态防治,保持树木周边土壤干净,饵剂防治和液体药物防治为补充。在白蚁活动期4-11月每月进行 1次巡查,在发现有新鲜白蚁泥被蚁路出现时在新鲜泥被蚁路处投放 2~4 条饵剂条,投放后次月巡查时检查白蚁取食和死亡情况,更换被白蚁取食光的饵剂条。
3.2.2 防治 2区(五指山主干道行道树)
主要采用生态防治、饵剂防治,液体药物防治为补充。定期清理路边枯枝落叶。在秋季9-10 月期间进行 1次全面的饵剂防治,在每棵行道树两侧各投放1条饵剂,1个月后检查更换被白蚁取食光的饵剂条之后在白蚁活动期 4-11 月期间每月进行1次巡查在发现有新鲜白蚁泥被蚁路出现时,在新鲜泥被蚁路处投放 2~4 条饵剂条,投放后次月巡查检查白蚁取食和死亡情况,更换被白蚁取食光的饵剂条。3.2.3 防治3区(森林公园木栈道和珍稀植物园行
主要采用生态防治、饵剂防治结合液体药剂防治。定期清理路边枯枝落叶。在秋季9-10 月期间进行1次全面的饵剂防治,在道路边每隔 2~3m 投放 条饵剂条,1个月后检查更换被白蚁取食光的饵剂条之后在白蚁活动期 4-11 月期间每月进行 1次巡查在发现有新鲜白蚁泥被蚁路出现时,在新鲜泥被蚁路处投放 2~4条饵剂条,投放后次月巡查检查白蚁取食和死亡情况,更换被白蚁取食光的饵剂条。巡查时若发现有白蚁泥被蚁路上树明显,影响景观时,及时采用液体药剂防治。
3.2.4 防治4区(三塘幽谷人口行道树)
采用生态防治。敦促林场园林绿化维管部门定期清理道路边枯枝落叶,并作好树木养护,增强树木自身抗虫能力。在4-11 月期间每月进行 1次巡查,在发现有新鲜白蚁泥被蚁路出现时采用物理方法,刮除蚁路泥被泥线,清理掉外出觅食的白蚁。
3.25防治5区(林场建筑物)
主要采用生态防治、饵剂防治、液体药物防治诱杀法防治。保持建筑物周边干净,减少枯枝落叶堆放。在白蚁活动期4-11 月期间每月进行1次巡查重点检查建筑物木质构件接触与地下接触部分和有水源的位置,如建筑物首层木门框,洗手间木门框、窗框等。建筑物内发现白蚁,条件许可可用味道小、毒性低的液体防治剂进行处理 (如氟虫睛),再根据情况,在建筑物外围采用饵剂法(土栖性白蚁) 或诱杀法(乳白蚁) 进行处理,减少建筑物区域白蚁种群数量从而减少白蚁再次进入室内危害3.2.6 防治6区(林场古树,7 株)主要采用生态防治、饵剂防治、诱杀法防治。定期清理古树周边枯枝落叶。在每株古树周围4个方位各埋设 1~2 片饵剂条,与其他防治区域同期进行检查更换。每株古树两侧各设置1个饵站监控古树周边乳白蚁情况,4-11 月期间每隔 1个月检查1次,发现白蚁及时处理
4结论与探讨
通过白蚁危害种类及程度的调查,并针对不同区城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通过 1a 的防治,流溪河森林公园景区内较少发生白蚁危害,白蚁危害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白蚁危害程度的减轻除了跟防治措施有关,还与当年的气候、天敌数量、食物等因素有关因此,本次防治措施,还需要结合气候、天敌等进行多次试验和探讨,白蚁防治是一项长久的经常性工作,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走出一条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白蚁综合防治路线,
参考文献
[1] 彩万志,庞雄飞,花保顿,梁广文,宋敦伦,普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291-293.[2] 郭义.经济林白蚁化学防治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5
[3] GB/T 51253-2017,建设工程白蚁危害评定标准 [S][4] DB 510100/T 182-2015,成都市房屋建筑白危害等级评定[s]